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中国农业大学徐闯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张志刚教授应邀为88038威尼斯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4-11-19   来源:88038威尼斯   点击量:

 

 11月15日,应88038威尼斯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徐闯教授和东北农业大学张志刚教授分别在兴农楼109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马驿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郑殿峰教授、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约150人参会。

 徐闯教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项目申请书撰写交流》为题,从申报书的写作原则、创新点挖掘、写作关键点三个层次,详细阐述了申报书的撰写要求和注意事项。他重点讲解申报书的写作步骤、研究基础以及所要能完成课题的预期目标。张志刚教授以《畜禽无极砷中毒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为题,针对砷中毒作为人类公共卫生和养殖业重大威胁的关键问题,结合团队在砷的理化性质和药理学作用、洛克沙胂的潜在毒性、全球和中国砷暴露情况、砷导致细胞死亡形式等领域的长期积淀,提出在饲料里添加砷,会使动物中毒,但是,白藜芦醇可以缓解多个脏器损伤的重要论断。并分享了其团队利用自建的畜禽砷制剂平台所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及进展。会后,两位教授就师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回答。

 本次报告会是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系列活动之一,对我校教师在产业问题挖掘、科学问题凝练和创新研究实施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报告会现场

  专家简介:

  徐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领域顶级期刊J Dairy Res,Front Vet Sci等杂志编委。一直从事围产期奶牛代谢病的应用基础研究与群防群控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工作,主持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重点项目等14项,建立了疾病发病机理-早期预警-群防群控-技术标准的创新性研究体系,全景式阐明围产期奶牛经历能量代谢紊乱-氧化应激风暴-离子代谢失衡-炎症反应-繁殖功能障碍等调控轴的代谢失衡机制,构建了疾病早期预警技术体系,建立了“协同互补式”理论并开发了群防群控新产品,制定了疾病防控行业标准。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6篇,其中领域顶级期刊J Dairy Sci等7篇,一区和IF5以上论文14篇(封面文章2篇),ESI高被引文章2篇,发表国内权威期刊《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兽医学报》等13篇;主编、副主编专著5部;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件,制定代谢病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2项。

 张志刚,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划拨项目评审专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优秀审稿人(全球共10名)。主要研究方向为兽医代谢毒理学、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小动物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青年“龙江学者”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20项。Bioactive Materials、ACS Nano、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100余个SCI检索期刊特邀审稿人。荣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20余项。2021-2024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2.2)、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1.4)和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IF:10.6)等SCI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11篇论文(通讯作者)入选ESI高被引或热点论文,1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主编学术专著2部,副主编、参编著作各1部。主编国家级教材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